药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10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从药剂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作为药剂学的重要分支,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具有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应用实践性强等特点。与药剂学相比,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更重视对辅料的合理应用及具体辅料品种在不同剂型使用中的特性研究。药用辅料的选择和应用在整个药物制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培养合格制药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1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中医药思维、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作为药剂学的分支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与中药药剂学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复。以中药学专业为例,如何体现本课程的独特魅力,相关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中医药知识背景并结合其熟悉的案例进行引导教学,以激发学生对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以往的医药知识中去发现辅料特点,是激发他们对于药物辅料学课程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其中医药思维和探索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辅料作为案例,在课程的导入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以糯米是否养胃这个看似中医药问题,实则为辅料问题为例,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逐渐将问题的核心引入到糯米的辅料特性上。通过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不同水解特性,佐证中医药理论中糯米具有更佳补益作用的可能原因;而后,教师进一步引入辅料学中胶凝概念,以解释为何糯米粥养胃,而糯米饭反而不易消化的高分子化学原理。通过类似问题的设计,在强化中医药思维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药用辅料有趣、有用并常用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各章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从中药研发的案例出发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从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的经历出发,强调药物制剂研发的艰难历程和脚踏实地的解决当下人类疾病困境的决心和毅力,从而在课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中医药制剂材料研究思维。



2精选教学内容、突出科研思维

由于本校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课程覆盖面较窄,授课时间相对不足,各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往往不够充分,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会比较吃力,需要教师随堂补充相关知识点。此外,由于现行教材涵盖的内容繁杂,不同章节间逻辑关系不强,学生普遍反映抓不住重点,难以记忆,这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课程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科研思维培养。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教师可首先精选中成药中常用的辅料进行重点讲解,以有特色的典型辅料介绍其在药剂中的应用原理。例如,丸剂中的蜂蜜、分散片中的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注射剂中的增溶剂吐温80以及颗粒剂中的稀释剂微晶纤维素等。此外,根据课程的进程,教师还可适当补充关于药用辅料的最新研究和相关法规知识等。如介绍合成矫味剂时,以糖精作为代表进行拓展,首先由糖精从煤焦油中的发现,说明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由糖精在欧美市场的风靡和到后来FDA的管控,说明辅料应用的合规性和监管要求;由糖精肾毒性的提出到否定,说明科学研究的螺旋式发展特性。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3学教互动,多种教学法结合

生活中处处都有药用辅料的存在,学生对于药用辅料并不陌生。因此,在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听众或观众,更可以是直接参与者。使用案例式、提问式、启发式和比较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移动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强化教师的引导性,也可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以实现学教互动并重的教学模式。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涉及各种辅料的来源、制法、应用等。学生在没有药厂或企业学习或见习的机会之前,传统的板书教学或者简单的幻灯片教学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时,应利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内容,同时附以各类辅料的相关图片,也可通过Flash制作或直接插入视频向学生展示原辅料实物以及辅料在制剂加工生产过程的应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药用辅料的功用。此外,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各种教学法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可建立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教学法整合入教学内容和理念中,积极实行混合式教学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有教师定期上传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前沿发展动态,也有学生搜集的感兴趣的案例资料,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平台互动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课程结束但辅料知识的学习讨论不间断,还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及持续性。

4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学习或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翻转,在师生、学生间的面对面交流和讨论中获取知识的教学形态,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前要求学生自行观看教师提前录好的微课,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不懂的问题;课堂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通过答疑解惑并结合小组讨论及探究实验等方法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后教师设置一定难度的习题等以拓展并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于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知识点繁多,实践性又强,将翻转课堂引入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化,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提高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前一周录制微课短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学生自行观看微课,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在线习题测试,作为平时成绩。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教师团队讨论决定。例如,介绍药用辅料的作用之前,教师可先从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引入。蒙牛酸酸乳中含有大量的辅料: 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阿斯巴甜、食用香精等,接着引入增稠剂、矫味剂等药用辅料的相关概念。随后,可根据微课内容布置课堂学习,如分组查阅文献,了解增稠剂、矫味剂等药用辅料的概念以及应用等。在课堂上,各组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以及对预习内容进行相互提问,教师则进行点评及答疑解惑。课后,教师可布置延伸性习题,如对比不同药用辅料在同一制剂品种的作用,或同一药用辅料在不同制剂中的作用,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总结。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实现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学生的问题出发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更加高质高效。

5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利用所有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作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重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总结性评价,即期中和期末考试决定一切,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即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其为教育过程提供反馈信息,侧重于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团队能够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这对平时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可以更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6课程主要特色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学习背景不但可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更是其未来工作实践中所需的核心知识之一。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新课程的成功建设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要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上积极提问,课下复习,配合教师实践各种教学模式;关注生活中的药用辅料,关注药用辅料相关的时事新闻,善于思考总结。结合当下最新制剂研究进展的案例(如淫羊藿软胶囊的上市),强调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干预担当的精神。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其次应根据教学大纲合理精选并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教互动并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形成性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的同时,学生也可对教师教学进行实时评价,在引导学生提高并调整其学习方式及意识的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不断探索尝试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成为真正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获益的课程。



7建设课程思政库

为更好的上好思政课,我们结合重要知识点和思政内容,整理课堂教学经典案例,组织建设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思政案例库,以求达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局面。

课程思政案例如下所示: